圆寂是怎么个死法,圆寂是死了的意思吗
人终有一死,谁也不能真的长生不老。死后何处去?古代的葬礼总是规格隆重,厚葬的传统在各个国家都有。然而宋代的一位高僧大德,死后的入殓方式却很特殊——“以陶器瘗之”。这是怎么个优雅死法?(图:天台山国清寺佛塔前旧影,摄于1921年,本社图片翻版必究)
这并非是野史传闻,而是被多国学者考证过。1920年,日本学者常盘大定来杭州做文物考察,就仔细考证了这个“以陶器瘗之” 的宋代高僧智圆,并在其手稿《中国文化史迹》中做了详细阐述。(图:智圆主持的杭州玛瑙寺遗址,常盘大定摄于1920年,本社图片)
智圆是如何死的呢?据常盘大定手稿,“智圆在孤山时,虽然杜门乐道,然而学者归之如市。智圆身躯病弱,自号病夫,而讲道吟哦,未尝倦怠。智圆于乾兴元年(1022)圆寂,年仅四十七岁。曾预戒门人曰:“吾殁后,毋厚葬以罪我,毋建塔以诬我,毋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。宜以陶器二合而瘗之,立石志名字年月而已。”门人从其遗诫。智圆与名士林和靖为邻友。”(图:智圆主持的杭州玛瑙寺遗址局部,常盘大定摄于1920年,本社图片)
翻译成白话,就是智圆大师在杭州孤山地区传法,门庭若市。圆寂时仅有47岁。告诉周围人说,我死以后,不要厚葬(毋厚葬以罪我),不要建佛塔(毋建塔以诬我),甚至连刻碑赞扬我都不要(毋谒有位求铭以虚美我),只需要拿两个陶器把我“瘗”了,写个名字年月就行了。(图:灵岩寺历代住持墓塔,摄于1921年,本社图片)
那么关键点来了,“以陶器二合而瘗之”是什么意思?“瘗”是一个生僻字,读音yì,意思为“埋葬”。那么“以陶器二合”呢?根据古代高僧遗体火化的传统(“舍利”即为高僧在火化后所产生的结晶体,“舍利塔”的传统,即为安防舍利之用),智圆是在讲,我死火化后,也不要专门给我建什么佛塔,就找个带盖子的陶罐,把骨灰装了,拿土一埋完了。(图:智圆主持的杭州玛瑙寺遗址局部,常盘大定摄于1920年,本社图片)
无非随土化了。一代高僧,生不带来,死不带去,最后在西湖孤山与“梅妻鹤子”的林和靖为友。一抔黄土葬风流,朴素的陶罐,安静的葬礼,是真正的风流。(图:1920年的孤山林和靖之墓,智圆同样葬在孤山,与林和靖为伴。本社图片翻版必究)